阿联酋作为世界第七大石油储备国,一直以来并未将发展局限于资源导向型,而是谋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多元经济。自1984年中国与阿联酋建交以来,两国合作发展蓬勃,伙伴关系不断深化。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蒸蒸日上、文化交流日趋繁荣、旅游互访人数不断上升。
阿联酋坚定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阿政府官员、商界代表、专家学者在不同场合纷纷表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欢迎和支持,认为这一构想与其国内的发展规划深度契合。阿联酋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自阿联酋加入亚投行以来,中国对阿联酋的投资仅2015年一年就增长了33%。新冠疫情暴发后,中阿双方合作抗疫,守望相助,在医疗卫生、经贸、文化教育等多领域开展合作,为阿联酋“后石油时代”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未来,阿联酋将与中国在多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双方共赢发展。
中阿合作发展蓬勃,伙伴关系不断深化
近年来,中阿两国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双边贸易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中国已成为阿联酋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阿联酋是中国在阿拉伯地区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二大投资目的地、第三大承包工程市场,同时也是我国商品辐射中东和非洲的重要平台。 阿联酋也是中国公民在中东地区经商务工和旅游观光人数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多万中国侨民在阿工作生活,主要集中在迪拜、沙迦等地,为促进阿联酋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阿联酋经济部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中阿双边贸易额达459.18亿美元,同比增长11.90%。其中,中国对阿联酋出口296.60亿美元,同比增长3.26%;中国自阿联酋进口162.58亿美元,同比增长32.06%;2019年双边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了16%。同期阿联酋对中国的非石油出口增长了64%。目前已有超过4000家中国企业在阿联酋开展业务,主要经营企业包括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等。截至2019年,有404家中国贸易机构和8782个中国商标在阿联酋完成注册。
2017年7月,中阿双方签署产能合作示范园正式投资协议,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是我国目前唯一明确的“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合作项目。2019年7月,园区服务中心大楼已完成建设,投资20亿元的龙道博特轮胎项目等首批4家入园企业已启动建设。目前,有关部门正继续做好推进工作,力争在园区运营、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世博会前取得更多可视化成果。
基础设施领域,近年来,中资企业在铁路、机场、港口等方面,在阿联酋投资或承建了大量基础设施工程项目。2019年3月,中建中东公司与韩国SKE&C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与阿联酋伊提哈德铁路公司签署一项铁路设计和建设合同,合同总金额达15亿迪拉姆(约4.1亿美元)。该项目是阿联酋乃至整个海湾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巩固阿联酋的地区货运中心地位,并将助力其成为全球物流中心之一。
油气行业领域,中石油与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在阿联酋投资成立AlYasat石油作业公司,并与中国华信投资28亿美元联合收购ADNOC公司12%的股权。中化公司累计投资约1亿美元开发阿联酋油气田项目,其旗下的中石化冠德控股有限公司也在阿投资建设石油仓储合资项目。此外,中石油工程公司与阿布扎比国际石油投资公司的战略油气管道线路合作项目,以及中石化在阿联酋投资的中化Atlantis公司的UAQ气田项目,均已成为中阿在能源领域紧密合作的典范。
石化行业领域,阿布扎比是阿联酋的石化中心,阿布扎比石油公司产业链涉及几乎石化领域所有产品。根据规划,阿布扎比未来还将成立20个涉及石化等产业工业区,进一步强化其石化工业中心地位。目前,山东三维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已参与阿联酋王室东方石油贸易公司旗下迪拜ARJ润滑油工厂扩建任务,并在该公司帮助下为中东国家以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石化、煤化工行业设计建设、创新与发展的工程解决方案。
新能源领域,阿联酋是世界主要传统能源出口国之一,但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低迷,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阿联酋日益重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阿两国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一系列成果。2016年6月,中国哈电集团和丝路基金以投资方身份参与中东地区首个清洁煤发电项目——阿联酋迪拜哈斯彦4×600MW清洁燃煤电站项目。2020年5月,该项目1号机组在迪拜一次并网发电成功,宣告了“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东地区首个中资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电站项目取得重大成果,也是我国海外电力项目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上海电气、迪拜电力和水务局和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共同合作的迪拜马克图姆太阳能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站项目,将基于独立发电厂模式建设。目前装机容量950MW的第四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医疗卫生领域,疫情暴发后,中方竭尽全力满足阿方在药品、检测试剂、防护物资、设备和原料等方面的急需。中国驻阿联酋大使馆、驻迪拜总领事馆多次邀请在中国一线抗击疫情的中国医生开展线上讲座,介绍新冠知识以及中国抗疫经验,促进抗疫经验交流、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为阿方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经验。中国华大集团和阿布扎比科技公司G42集团在14天内建成全球首个国际“火眼”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具备数万人级别日检测能力,满足了阿联酋大规模的精准检测和诊断需求,提高其疑似病例检测、高危人群排查对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为康复患者出院提供了有效科学依据。另外,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三期国际临床试验在阿先行先试,来自125个国家的37000名志愿者参与试验,阿布扎比卫生局主席哈马德博士、副主席贾迈勒博士分别成为阿联酋首位和第二位接受新冠灭活疫苗注射的志愿者。目前,阿方已批准一线工作者紧急使用疫苗,中阿疫苗研发合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将共同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做出贡献。
经贸领域,2020年1至7月,中阿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61.25亿美元。两国“一带一路”合作继续稳步推进,全球最大的单体太阳能发电项目—苏维罕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中国企业在阿联邦铁路二期4个标段中标。7月15日至21日,首届中国—阿联酋经济贸易数字展览会线上举行,展品涉及智慧城市、医疗产品、纺织时尚及文创、新农业及食品等多个类别,超过1000家中阿两国企业参展。在新冠疫情蔓延背景下,这场别开生面的线上经贸数字展览会为两国企业开展经贸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对促进中阿贸易发展意义重大。两国参展商可通过线上展会寻找新机会、创造新方式,实现互利共赢,对促进中阿贸易发展意义重大。
文化教育领域,穆罕默德王储“百校计划”继续稳步推进,已有118所阿联酋学校开设中文课程。疫情期间,迪拜中国学校隆重成立,成为教育部首批海外中国学校试点单位,是中国政府在海外创办的第一所全日制学校,也是迪拜第一所中国学制学校。目前设小学1至5年级,在校学生近200人,未来将逐步扩展至幼儿园、初中和高中,是中国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将为在阿中国公民、广大华人及当地民众提供最优质的中国教育资源。7月5日至9日“中阿文化周”成功举办。活动期间,双方举办了文化论坛、艺术工作坊、音乐表演等丰富多彩的线上文化交流活动,使得两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彼此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拉近了两国人民距离。阿联酋在文化国际合作领域具有丰富经验,阿布扎比国际艺术节、阿布扎比古典艺术节等在具有较大国际影响。未来,文化旅游部可以继续推动和支持中国高水平文艺团组赴阿演出,深化中阿在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开创人文交流新局面。
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中国要在2030年之前成为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方已经朝着这一目标取得了积极进展。阿联酋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拥有最领先的人工智能研发实力。2017年10月,阿联酋政府启动了针对未来服务、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的“阿联酋人工智能战略”。当前,阿联酋总理办公室人工智能办公室已与中国科技部签署了关于人工智能科技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哈利法科技大学也与清华大学建立了联合研究合作关系,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也正在与中国科研机构展开诸多合作。疫情期间,阿联酋卫生与社会预防部与华为公司合作,使用华为无人驾驶汽车向居民提供口罩、手套等防疫用品,大大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提升了防疫效率。另外,迪拜电力和水务局首席执行官萨阿德曾于5月27日与华为公司中东地区部总裁杨友桂举行视频会议,一致表示未来将在创新、智能网络、数字化、自动化、云平台和人工智能领域交流经验和做法,加深双边合作、增进友好关系。
新能源领域,两国具有共同的战略目标,中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清洁能源在本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到20%。同样,阿联酋2050年能源战略的目标是实现由再生能源、核能和清洁能源组成的能源结构,到2050年将清洁能源在本国整体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由25%提高至50%,同时将发电的碳排放减少70%。另外,中国和阿联酋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中国太阳能产业迅猛发展,但因其产能过剩,国内供求出现失衡。这促使中国企业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扩大出口。因此,阿联酋为我国清洁能源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
航空航天领域,两国已签署TY-3探空火箭协议。疫情期间,中阿相继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和“希望号”,共同为全球航天事业贡献积极力量。中阿两国对发展航天航空技术的高度重视将为双方深化该领域合作提供有利契机。
中阿两国在疫情期间守望相助的抗疫经历未来将转化为中阿关系提速升级的动力,为阿联酋“后石油时代”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奠定坚实基础。在中阿两国迈入崭新发展阶段之际,后疫情时代呈现的新机遇和新合作将加速双方的科技创新,推动两国在未来夯实现有合作基础并拓展更多合作范围,中国与阿联酋的合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